历史

76年尼克松来华,提出要给周总理扫墓,邓颖超直言:恩来没有墓碑

1976年,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着急地放下了手头的工作,叫来了秘书:“给我安排去中国的飞机,我要去看他。”秘书听到这话,有

1976年,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着急地放下了手头的工作,叫来了秘书:“给我安排去中国的飞机,我要去看他。”

秘书听到这话,有些不敢置信,反问道:“您真的要去吗?现在这段时间不合适,您作为国家总统,应该三思而后行。”

对于这话,尼克松并不认可,坦言:“他值得。”

尼克松说的是谁?为什么秘书会不顾两人之间的身份制止尼克松呢?

一、周总理离世

尼克松所说之人是周恩来总理。

尼克松见周恩来总理属于两个国家领导人见面,这有利于外交推进,是一件极好的事情。只是,为什么秘书要出面制止呢?

原来,当时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环境并不好,如果尼克松此次行动无异于是给别人留下了把柄,因而秘书才会不顾身份之差进行劝阻。

的确,尼克松作为国家权力的管理人更明白这一点,可是,他要见的人是周总理,而他要做的事是见他最后一面。

最后一面?是的,尼克松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他知道了周恩来总理病逝的消息。

实际上,自1972年,周恩来检查出来癌细胞之后,他的身体情况就越来越差。

可是,他没有时间治疗,由于国家此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,所以他挺着病躯,不断地忙碌着。

强大的工作强度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,哪怕他身旁跟着的医疗团队一直在劝他好好休息,可是,为了国家发展,他将自己的健康抛之于脑后。

因为这点缘故,本就存在的癌细胞变得更加猖狂。

1974年,周总理彻底病倒了,住进了医院。在医院,医生告诉了他自己身体健康情况,得知癌细胞已经无法控制后,周总理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,只要是清醒时段,一定是忙于工作。

见到周总理这样,医疗团队也没有放弃,一直在不断地为周总理安排手术治疗。

手术治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,也持续了多次,可是,哪怕如此,周总理的身体也一天天在变差。

1976年1月8日,在经历了13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后,周总理还是不幸离开。

周总理离开后,消息很快传到了大江南北,甚至传到了远在美国的尼克松耳朵里。

得知这个消息后,尼克松当即下定决心要前往周总理的墓前去祭奠,因此,也就有了他与秘书争执的事情。

尼克松为什么会为周总理做到如此地步呢?

二、两人的相识

周总理与尼克松早些年并没有相见,第一次见面还是在1972年。

1972年,尼克松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,为了促进国家更好的发展,选择了前往中国建交。

当尼克松决定访华的消息一出,周总理也十分认真地安排这件事情。

尼克松下了飞机后,第一时间就看到了早已在旁等待他的周总理,被重视的感觉极佳,尼克松也尽力地表达着自己的绅士。

因为两个人都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,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算愉快。

之后,尼克松在中国停留的一周内,周总理就一直陪在他的身边。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增加,尼克松对于周总理的好感更深。

周总理不仅做事大方,在事情的处理上也是十分的细心。

为什么会这样说呢?

一个小细节就很能轻易地看出。

因为尼克松喜欢喝茶的缘故,周总理没有按照以往招待美国领导者的情况上了咖啡,而是专门准备了中国特有的茉莉花茶。

在尼克松品尝到心心念念的花茶后,心中的喜悦以及对周总理的评价也越发地高了起来。

当然,让尼克松赞叹的不仅有周总理的信心,更有他对世界大局观的考虑。

两人所处的地位不同,这也就注定了他们的聊天内容多是国际上的大事,在通过对这些大事的交谈上,尼克松发现周总理的非凡气概,不止一次地赞叹“是个伟人。”

愉快的时间总是很短暂,很快,一星期的时间便已经过去了,因为两人这次见面,中美关系进一步拉近,尼克松也对此次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。

结束后,两人奔向各自的岗位,尼克松一直在致力于国家改变,周总理也同样如此。

可惜的是,周总理在工作之余被查出了癌症。

周总理一直在遭受病痛的折磨,他从来没有倒下,一直在为国家付出,直到彻底撑不下去的时候。

尽管两人这些年并没有见面,尼克松却一直记着周总理,因而,还会在得知周总理离世后,不顾劝阻,不顾当前国际形势,前往中国访华,希望为周总理扫墓。

三、一句话落泪

因为尼克松诚心地想去给周总理扫墓,他也是第一时间抵达了中国。

时隔4年尼克松再次访华,心中却是无限悲凉,迎接他的再也不是周总理。

后来,尼克松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一下见到了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。

见到邓颖超,尼克松表明了来意:“我想去给他扫墓。”

听到这话,邓颖超直言道:“恩来没有墓碑,他的遗愿是希望能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天空,去往世界各地。”

尼克松瞬间动容,安慰了邓颖超一会儿后,他在周总理秘书的带领下去看了周总理最后待的地方。

然而,听着秘书讲述着周总理最后的时光,尼克松不禁地感到难过,而秘书的一句话更是引得他动情落泪:

“总理他在病重时,每天还会强忍着病痛,工作时间甚至高达18个小时。”

尼克松怎么也没想到,在遭受病痛折磨时,周总理不是畏惧,而是想着将自己最后一丝余热用完。

因为这次访华的种种见闻,尼克松对于周总理更加敬佩,不仅在此次访华后表示:“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过周恩来”,更是在多年后提起周恩来时,仍然不改初心。

周总理能得到尼克松得如此赞美,皆是因为他自己所做出的贡献,除了尼克松,还有多国总理都毫不吝啬对周总理的赞美。

也许周总理走了,但他却活在了人们的心里,活在了人们的信仰里……

TAG:尼克松,中国,消息,情况